全球今亮点!央行表述微变!货币政策更强调“精准有力” 传递什么信号?
2月24日,央行新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炉。在这份《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央行针对货币政策以及信贷增长的相关表述均有所变化。
对于货币政策,央行更加强调“精准有力”,同时指出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而对于信贷增长的表述,也从“平稳适度”改为了“合理平稳”。
【资料图】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总体来看,央行对全球经济的研判仍不乐观,对国内经济则更有信心。不过,储蓄向消费转化、房地产、地方财政等领域的不确定性仍强,货币政策还未到调整阶段,助力提振信心、扩内需仍是当前主线,促消费、扩投资、稳地产为政策主要发力点。但随着疫情冲击边际消退、经济恢复向好、融资环境改变,后续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在逐步收窄。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更加强调精准有力
在四季度《报告》中,央行删去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修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同时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恢复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在温彬看来,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变化,仍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要求,但突出“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央行“精准有力”的施策方向。
温彬指出,在扩内需方向下,促消费、扩投资成为货币政策主要发力点。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近期各方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推出多项务实举措,释放推动内需加快恢复的强烈信号。为此,报告新增“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提出“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促消费、扩投资为今年稳经济的重要引擎。
“为在开年经济回暖的基础上,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升级的若干措施,金融机构也加大资源投入,在消费贷、信用卡等领域让利竞争。”温彬认为,下一阶段,为消除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激发消费活力,货币政策或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出台结构性支持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居民衣食住行,聚焦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和购物、美食、休闲、旅游、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消费场景,丰富金融产品,助力促消费政策产生放大、叠加效应。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表示,今年货币政策仍会维持“宽信用”“稳增长”,但短期总量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对弱化。报告中对货币政策延续前期表述,但更聚焦国内,对经济复苏和物价平稳的积极表述透露出总量货币政策向“稳健中性”回归的倾向。本次报告新增强调 “保持M2与社融增速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透露出经济复苏形势下,总量政策向稳健中性回归的政策倾向。
针对央行提及的“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戴志锋预计,后续短期通过降准、降息释放货币的可能性较小,除非信贷再度塌方、或出现新的宏观冲击;或要再等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后。
不过,光大证券(601788)在研报中指出,货币政策已经进入观察窗口期。货币政策加码发力的紧迫性有所降低,更多是推动现有政策加快落地显效,以及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定向精准支持,但在经济企稳复苏初期,货币政策退出的可能性较低。
结构性货币工具成重要抓手未来将有进有退
央行在《报告》中针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表述增加了“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同时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位置明显前置。”温彬指出,相比于三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报告中的位置明显前置,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配合财政、产业政策稳增长,并扩大精准滴灌范围,呈现“增量、扩面、降价”等特征,在促进宽信用的同时着力调结构、降成本。
在温彬看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后续推进宽信用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继续扩容,在消费、新市民、能源安全、信息科研等领域预计加码。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亦表示,投向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或者让别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戴志锋亦认为,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结构性政策工具仍是重要抓手。央行此次继续突出结构性政策工具的重要性。第四季度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带来的单季信贷增量在8918亿,占比四季度信贷3.2万亿总贷款增量31%。
戴志锋还指出,央行对开发性金融等工具更重视。本次报告继续强调“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且位置相对三季度更加前置,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成为常态化政策,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发挥稳投资稳增长作用。
从“平稳适度”到“合理平稳” 强调信贷总量有效增长
央行在报告中还指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而在三季度报告中,央行要求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在温彬看来,这一改动或与年初新增信贷创出历史新高有关。为了避免出现去年同期在“开门红”后信贷增长出现大幅回落的现象,提振市场主体对经济稳定修复的预期,“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成为重点,表明后续政策不希望信贷总量出现过大波动,整体信贷节奏需适度平滑。
数据显示,1月信贷新增4.9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仍多增9227亿元,创单月信贷投放新高,实现旺盛的“开门红”。从民生银行(600016)的观测数据看,2月信贷投放预计依然较好,或呈现小月不弱的局面。一季度新增贷款的大增,可能对后续项目储备形成透支,使得信贷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强,影响微观预期。
国盛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婷婷认为,央行意在让信贷总量有效增长。在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总量有效增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表述上基本与Q3一致,预计2023年全年信贷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晨荻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