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建议为非遗文化开辟活化路径
1月14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正式开幕,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作为3000年古城有很多传承,一方面需要去挖掘和发现;另一方面,在传承过程中,不应该是简单的保护,而是应该使其在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已有144个国家级、3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长期以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资料图)
作为3000年文化古城,北京丰厚的历史传统积淀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苏宏介绍,京剧、昆曲、太极拳等1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等1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曲剧等3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共有9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2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廉毅翔是非遗文化“火绘葫芦”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在最近一年,曾在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基础学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授“火绘葫芦”技艺。
廉毅翔表示,虽然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的技术水平难易程度不一样,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也把“火绘葫芦”当成一个自己的爱好去发展。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非遗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苏宏直言,当前非遗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非遗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和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喜爱和消费不同步,亟需打造传承+市场的非遗闭环生态圈;非遗传承人未能充分享受政府相关政策扶持;非遗产品也缺少市场支撑,失去可持续发展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工艺和手艺人,可能因为代际关系就失传了。非物质化遗产很多代表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这么多的年代,是一代一代发展历史的见证,有些还是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谈及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苏宏表示,北京作为3000年古城有很多传承,需要去挖掘和发现。
鼓励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在具体举措方面,苏宏认为,首先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完善非遗产业社会生态系统。
“非遗传承人处于非遗保护的核心地位,建议政府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优化非遗技艺传承环境,培育优质非遗企业,提高传习补助标准,将非遗传承人作品作为城市礼品纳入政府采购。鼓励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在职业学校开设非遗专业,在试点学校开设必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设非遗体验课程。”苏宏如是分析。
同时,苏宏认为,在传承过程中,不应该是简单的保护,而是应该使其在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基于此,苏宏建议,要探索创新“非遗+”发展模式,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非遗复兴的关键是非遗商品消费者的年轻化,年轻人对个性化商品表现出独立的消费需求,独立IP、个性化定制、主题创意商品都是当下年轻消费群体比较热衷的方向和青睐的消费对象。推动非遗与现代商业结合,把握文创消费市场动向,探索创新“非遗+老字号”“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体验”“非遗+演艺”等发展模式,为非遗文化开辟活化路径。
此外,在推动非遗产业化进程,也需要利用数字化推广非遗,苏宏认为,政府与互联网平台联合,创新非遗线上传播方式,鼓励设立非遗专题、专栏、专区等,集中、持续投放优质资源,营造“沉浸式”非遗线上体验。推动非遗发展的主体多元化,关注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传统医药等小众非遗项目。要鼓励各平台参与,优化互联网关键词分类搜索,鼓励互联网企业对非遗产品提供公益搜索支持。
在2022年12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曾就《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计划促进“非遗+互联网”合作,拓宽相关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促进非遗深度融入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对此,苏宏表示,对于相关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要能够响应起来,抓住政策带来的机遇,把握好发展的商机,这是更重要的。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李秀梅
关键词: 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