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王蕴:消费全面回暖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坚实支撑
王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春节消费迎“开门红”,一季度和中长期消费复苏的趋势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兔年春节消费“暖意融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明显提升,节日消费火热的景象再现,为提振全年经济开了个好头。
从年货等商品消费看,需求旺盛、货丰价稳。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相比去年春节假期增长6.8%。全国快递包裹揽收量约4.1亿件,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5.1%,约为2019年同期的2倍,线上线下年货消费同频共热。免税商品消费持续升温,春节假期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25.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超过20%。
从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看,人气回升、热点频现。春节出行需求火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71.2%。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1%和30%,人均旅游支出增长近6%,云南、西藏、广东、陕西等地热门旅游城市频现消费“爆棚”景象。观影消费复苏强劲,春节档电影票房收入超过67亿元,观影人次超过1.29亿,同比增长均超过12%。
从回暖普遍性看,各地共促、城乡共振。各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春节促消费活动,如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发放春节消费券,促进节庆消费;北京开展冰雪节、上海打造跨年迎新主题活动等,进一步便利消费、提升消费意愿。返乡潮带动返乡消费,支付宝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涨幅超过一二线城市,到农村“过大年”成为消费增长的新热点。
消费回暖带动供给端快速升温。今年1月制造业PMI重回50%以上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回升至54.4%,回稳向好态势增强。从市场主体角度看,据有关机构调查数据,春节消费加快复苏带动了小微企业经营较快改善,超过20%经营者表示营业收入增加,超过70%的经营者发展信心提升。
春节消费的全面回暖显示出我国消费增长韧性强、活力足和潜力大的特点,消费信心加速回升,消费整体上重回正常增长轨道,形成供需双向回暖。一季度消费将以加快复苏为主,同时为消费全面迈入高质量增长新阶段奠定基础;中长期来看,在消费升级驱动下,我国消费将呈现出合理增速基础上的质量更高、带动效应更突出、更可持续的增长趋势。
2023年国内新型消费发展有哪些看点,将如何拉动整体消费增长?
近年来,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共同驱动下,以网络购物、互联网+服务、平台型共享型、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型消费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成长性和适配性,对满足生活需要、释放消费潜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扩大内需的新空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新型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速,重点体现在三个方向:一是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将加快,在线定制等发展空间广阔。5G等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促进创新更多智能化产品。无接触式消费体验将进一步拓展。二是“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深化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将提质扩面,相关服务项目将有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数字艺术、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云旅游”等智慧旅游新模式等在线文娱服务的发展有望提速。三是共享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网约车、共享住宿、无接触配送等共享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改善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目前国内促消费政策措施的效果如何,后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何政策建议?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消费复苏和回归正常增长。比如,在汽车购置税减半、节能家电价格补贴等政策激励下,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较快恢复;对低收入群体等增加转移性收入等有效保障了基本消费能力;多地发放的消费券都发挥了明显的消费带动效应,据估算拉动系数在5以上。总体看,前期出台的促消费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也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巩固消费增长的态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消费恢复和扩大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下一步应在促进能消费、愿消费和敢消费等方面完善政策。
一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消费能力。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落实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健全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体制机制。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
二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持续减轻消费后顾之忧。推动基本养老保险提级扩面,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使保障水平“与时俱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是加快改善消费环境,持续提高消费获得感。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优化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不同领域消费跨界融合的监管体系。协同推进新型消费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创新消费场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关键词: